過程工程所“海洋糖類資源綠色高值化利用與新產品創制”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
2月23日,過程工程所杜昱光研究員團隊承擔的“十三五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“藍色糧倉科技創新”專項“海洋糖類資源綠色高值化利用與新產品創制”課題順利通過了由中科高博(北京)科學技術服務中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。
中科院微生物所金城研究員、北京大學葉新山教授等七位評審專家,在聽取項目研制研究匯報、查閱應用技術成果評價指標、審議相關資料后,結合文獻查新報告、質詢和討論情況,充分肯定了技術成果的創新性。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,該技術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研究團隊通過精準酶解及綜合化利用綠色制備技術,在蝦蟹殼廢棄物制備殼寡糖、藻類制備多糖及寡糖方面開展了技術攻關,并對其在食品、保健等領域進行了應用技術集成與創新,開發了4項綠色制備技術,實現工藝升級,包括:新一代殼寡糖千噸級產業化生產工藝技術、以蝦蟹殼為原料的全資源化利用200噸中試技術、滸苔資源糖類可控制備中試技術、褐藻寡糖可控制備產業化技術。此外,基于現有技術制備出以殼寡糖、褐藻寡糖、滸苔寡糖等為基礎原料的5種功能性食品,其產品純度均達到技術指標要求,建立了輕工業行業標準1項,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件。該項成果深度挖掘了低值水產品類及其副產物中糖類的利用價值,為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。
研究報告答辯現場
評價委員會與研究團隊合影
(化學生物工程前沿交叉研究部)